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雅婷
(相关资料图)
小米造车,箭在弦上。最新消息显示,供应商一汽富维透露,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型报价完毕。另据了解,在8月份的雷军年度演讲活动中,小米将公布汽车业务的最新进展,而年底小米首款汽车或正式亮相。
不过外部环境并不乐观,新能源市场增速放缓,价格战厮杀激烈,拜腾、威马、雷丁等一大批厂商已被淘汰出局。行业加速进入淘汰赛阶段,小米汽车量产上市的紧迫性毋庸置疑。
一位来自小米汽车的员工告诉搜狐科技,小米汽车内部发起了加速计划。“所谓加速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让员工多加班,工厂多加班,供应商多加班。目前我的工作节奏大概是996。”不过他也强调,搞了这么多年的汽车项目,还没见造车能提前的。
小米自己的钱也不多了。2020年底,小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48亿元,宣布造车之后,已经腰斩至今年一季度的276亿元。小米汽车的重投入外,印度47亿元的天价罚款、营收连续五个季度下滑,都对小米造成了不少困扰。
内忧外患,雷军押上荣誉的最后一战并不好打。
小米造车最新进展:资质问题还没解决?
随着生产进程紧锣密鼓地推进,小米汽车已经成形。
综合爆料信息来看,小米第一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搭载自研芯片和车机系统架构,分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定价26万-30万元区间,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在制造工艺方面,有小米汽车员工告诉搜狐科技将效仿特斯拉,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一套压铸设备大概一亿元左右,一个车间基本上有三四套。”
整车工厂方面,分两期建设,年产能共30万辆。其中一期占地面积接近72万平方米,今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2024年动工,2025年完建。
渠道销售方面,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将采用业内通用的运营模式:小米手机专营店 + 交付中心 + 授权钣喷中心的模式,雷军最近也在拜访大型经销商集团,取经如何开展汽车营销工作。
一小米手机渠道商告诉搜狐科技,“听说雷布斯7月初来成都万象城待了很久,应该是布局车的事情了。”
而在小米生产、销售新能源车之前,还需取得造车资质,多名行业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小米造车资质不是问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搜狐科技表示,小米造车资质肯定能解决,应该不是个大问题。“不能确定是否是走特批,但政府怎么也有办法去协调。”
“我个人不太担心它生产。”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小米汽车工厂是北京市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肯定是被支持的,无论是为了环保,还是为了推动经济。
据了解,生产、销售新能源车需要两大资质。一是发改委的许可资质,在发改委认可的基础上,企业需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开始销售车辆;二是工信部的认可资质,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此前,收购、代工是此前企业获取资质的两条主要途径。不过从最新的政策来看,这两条路都很难行得通。据报道,目前主管部门已经关闭了通过股权变更等方式获得生产资质的项目审批,而代工模式则需要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双资质”。
有传闻称,小米汽车获得的资质是北京“特批”,注销了宝沃汽车的生产资质转给小米。
市场进入价格战阶段,小米汽车员工:很难跟其他厂商打
在汽车行业“初出茅庐”的小米,面临的是并不友好的市场环境。
今年1月,特斯拉宣布国产车型大幅降价,最高降幅3.7万元,打响了今年汽车价格战的“第一炮”,随后小鹏、问界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迅速跟进。
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16家汽车生产企业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但更像是一针安慰剂。
车企的降价活动,反而愈演愈烈。刚签订完不降价承诺,一汽大众旗下ID系列纯电车型最高降幅达8.7万元,凯迪拉克旗下纯电SUV锐歌的综合优惠幅度达到8万元以上。
行业愈发内卷,这对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资金储备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不留神,没有竞争力的车企就会走向倒闭。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小米推出的首款车型却不是走性价比路线,这也让外界为小米汽车的市场接受度打上了一个问号。
“小米第一款汽车应该是25-30万元的中高端产品,对标Modle S、比亚迪汉、小鹏P7。”威马汽车前首席数据官梅松林告诉搜狐科技。
他表示,特斯拉进入中国以后,所有品牌今年开始不断降价,整个行业性价比到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水平。小米明年上市的时候,面对行业残酷的竞争,按照此前设定的成本、价格,不见得有很强的优势。
一位小米员工也对搜狐科技表示,前期小米应该是想学蔚来等厂商,活得好的造车新势力都是卖得贵的,大概在30多万元的价格区间。不过现在市场环境变了,除了市场定位精准的理想,其他超过30万元的车型,销量上去是比较难的。
他表示,从个人观点来看,小米也很难跟其他厂商打,销售价格也不知道能降多少。“小鹏都降下来了,只能和他差不多,或者更低。”
去年9月21日,小鹏发布旗下首款起售价超过30万元的小鹏G9,意欲冲刺高端市场。不过由于消费者“不买账”,上市两天后小鹏便对G9进行价格与配置的调整,多款配置降价1.5-3万元。
更为尴尬的是,小米品牌一贯走性价比路线,在手机领域喊了多年做高端的口号但未见起色。而小米首款车型瞄准的是中高端市场,与此前品牌形象并不相符。
雷军此前在微博的投票显示,1.7万投票者中,近7成人希望小米第一款车不超过15万元,希望是30万元以上的投票者仅近1成。
这意味着,小米不仅要面临同行激烈的价格战,还得思考如何从品牌营销、研发设计等方面发力,摆脱大众对小米的固有印象。
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放缓,小米没赶上好时候?
激烈价格战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转弱,大部分车企选择“以价换量”。作为造车新势力,小米入场时间并不算合适,没有赶上市场高速增长的风口。
“小米并没有赶上好的早期爆发机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搜狐科技表示,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长期逐步过去了,未来增速会逐步放缓。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2022年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而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增速放缓至44.1%。
不过崔东树也强调,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不到1000万辆,未来会有两三千万的规模,整体市场有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并且市场的寡头化还很漫长,所以小米还有机会。
梅松林则表示,目前比较清楚的是,比亚迪在第一梯队,体量远远大于其他车企;特斯拉、广汽埃安、理想这些应该算第二梯队,但这些企业之间销量差距仍然挺大。
“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早期阶段,品牌的形象定位没有固化,不像燃油车市场。中国品牌要对标奔驰的话,消费者是不接受的。”
小米作为后来者也有好处。汽车分析师钟师告诉搜狐科技,小米可以看到前人踩的坑,不重蹈覆辙,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试错成本。并且,目前中国后端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
入场时机稍晚,小米需要靠产品打出差异化。梅松林认为,小米在智能化方面有很多优势,但问题在于智能驾驶整个行业都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大家对他期望值很高,但是落地给消费者的能力很有限。“在发布第一款车这个阶段,智能驾驶能力很难一鸣惊人,因为智能驾驶要做得好需要很多数据去训练、迭代。”
他认为,短时间容易出效果的还是外观设计,小米在电子消费行业有多年经验,一些设计语言可以从手机移植到汽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