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天天滚动:缺少“仪式感”的运动会是残缺的运动会

发布时间:2023-05-12 16:29:45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当下有些学校开运动会过分追求“仪式感”。据报载,有些学校开运动会的入场仪式,威亚、和平鸽、“神州飞船”、无人机等各式各样的道具都被带入了运动场。随着运动会规格日渐提升,单一个班级开幕式入场,花费就轻松上千,甚至过万。

运动会的入场式过分追求形式,如此铺张浪费,当然有失妥当。但如果开运动会,走另个极端——省略了“开幕式”,缺少了“仪式感”,也是很不妥的。

据笔者了解,近几年来,有些学校,开运动往往“直奔主题”。开运动会当日,各代表队来到运动场后,直接进入检录、比赛程序。什么入场式、升国旗、团体操表演等程序全被省略了。没有了“仪式感”的运动会,缺少了运动会的味道,还叫运动会吗?至少是一个残缺的运动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学校为什么这样开运动会呢?首先,学校开运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给各班的运动水平排名,进而选拔队员参加上一级运动会。只要能给班级排出名次来、把运动员选出来,怎么简单怎么开。其次,认为这样开运动会省时、省力、省资金。如果运动会加上“开幕式”,提前就得彩排;若有团体操表演,就得拿出时间排练。那多耽误孩子学习呀!再者,还认为要设团体操表演,就要涉及服装、道具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呢。

学校如此质量观真是太狭隘了,难道学生走个入场式、参加团体操表演就不是学习了?学习并不是都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更不仅是文化知识。学生参与运动会开幕式活动,体验快乐、展示活力、增长见识等也是学习。教学质量,不只体现在分数上。学生的快乐、阳光、见识等同样是教学质量。

不错,学校的资金有限,每项投资是得精打细算,争取好钢都用在刀刃上。其实,在开运动会上投点资,让运动会有适当的仪式感,这钱就是用在了刀刃上,这样的投资是有价值的。学校乱花钱,是办学的大忌;如果本该投资时,死“抠门”也当力戒!

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学校的大事、盛事。这是学校展示形象、提高士气、凝聚力量、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这是学生展示特长、锻炼意志、激发斗志、增进友谊、培养荣誉感的绝佳平台。

我很怀念刚毕业时,新入职的学校——回民小学开运动会的情形。学校的规模虽然不算小,有七八百人,但校园空间太逼仄,连个操场也没有,上体育课得去对门中学的操场,开运动会得走出两公里,上县体育场。但这艰苦的条件并没影响学校开体育课,更没影响学校举行一年一度运动会。每年的运动会都开得有模有样,那样的开幕式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土”,但绝对充满了仪式感。

在开幕式中,大型运动会该有的程序,如入场式、升国旗、裁判员宣誓、运动员宣誓、团体操表演等一个都不能少。入场式由若干个方队组成,如运动会会徽方阵、国旗方阵、鼓号队方阵、彩旗方阵、花环方阵、气球方阵、运动员方阵、裁判员方阵等。入场完有团体操表演,如腰鼓队演奏、韵律操表演、花样跳绳展示等。开始比赛了,各班的“笔杆子”还成立了本班的宣传报道小组,积极向广播室投稿,给运动员加油鼓劲,向大会服务人员表达谢意。运动会从始至终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学校的运动会不仅是运动员的运动会,也是每一个学生的运动会。运动技能高的,在赛场上一展雄姿;表演素质好的,在团体操表演中大显身手;语言文字驾驭熟的,在宣传报道中贡献力量……运动会中,每个同学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这样的运动会,在学生的记忆里是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彩虹。

运动会的“仪式感”是不可或缺的。开幕式简约、精彩、热烈,比赛中拼搏、团结、公平,应是运动会应有的要义!运动会应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要从课程的高度设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运动会不能只追求形式,但也不能只追求功利,搞得太粗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