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被列为今年八项工作重点之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助推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202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保险金额达到4.57万亿元。
(相关资料图)
瞩目的成绩,离不开以中国人寿财险为代表的一批保险企业在农业保险领域的持续深耕。2022年,中国人寿财险为2206万户次农户提供7694亿元风险保障,支付赔款近63亿元,使332万户次农户受益。一连串数据背后,是中国人寿财险在砥砺前行,坚守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充当着农业生产的“减震器”和“稳定器”。
服务春耕备播 提供“接地气”的精准保障
大地生春色,万物起新机。雨水节气一过,齐鲁大地冬小麦进入返青期,忙于春耕和田间管理的农民与田野、绿苗和谐共融,形成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的田园画卷。
去冬今春几次断崖式降温和缺雪少雨,济南地区有的小麦地块遭受冻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麦苗发黄枯死现象。承保了济南市小麦完全成本保险的中国人寿财险济南市中心支公司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组织10多个理赔服务小分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一方面进行受灾麦田的查勘工作,一方面聘请农技专家把脉问诊,现场指导农民进行麦田管理。
商河县段家村的段清栋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小麦600亩。他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瞅着投入那么多种的小麦个别地块出现死苗现象,开始我心里的确有些慌。当想起在中国人寿财险参加了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后,心里一下子踏实了。现在个别受灾的地块可用赔款购买化肥和种子,争取做到收入不减。”
目前,中国人寿财险通过科技赋能,利用公司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对承保区域内小麦进行了全面监测,并结合农业专家和公司现场勘验,基本完成报灾区域的首轮查勘工作,制作了灾害分布图,并根据灾害程度制定了理赔方案。正在忙着调度查勘情况的中国人寿财险济南市中心支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对重灾地块,我们已启动理赔程序,在完善农户信息的基础上尽快赔付到位;对于受灾较轻的,联合农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采用‘首次定责,二次定损,收获前最终核算赔款’的方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在上海青浦春耕的旷野上,一排排机械拖车轰鸣作响,各种农用机械大显身手,成为春耕生产主力军。孙美凤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当她得知中国人寿财险上海分公司积极拓展水稻种植、大棚设施及农机财产险等农险业务,并努力为青浦区农业种植及人员提供“农产品一揽子保障计划”,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时,她由衷地说:“农田设施有保险,种植养殖有保险,有中国人寿财险做靠山,今后我们种地更‘保险’!”
在山西,为有效服务保障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太原中支清徐县支公司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保险、农民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等,依托农机局,为农机用户提供车险+N服务,预计2023年4月前承保300台农机,同时提供救援及上门服务,为农户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现代科技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春耕效率。中国人寿财险借助科技手段精准提升服务水平,为春耕生产筑起科技防护网。今年春耕备耕期间,为助力农户做好防灾减损,中国人寿财险广西分公司,派出多支“飞行大队”,深入山区、村落、田间、地头进行勘察,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国寿i农飞”无人机智能操作平台分析研判,提供精准承保、精准理赔,全力为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提供风险保障,让广大农户吃上春耕生产“定心丸”。
为给农户进一步科普政策性农业保险知识,中国人寿财险天津市分公司邀请农技中心专家入村入户,农技人员通过下田、进户、入社等方式,针对春季择优品种、熟期搭配、浸种催芽、防寒育秧等环节进行专项培训。通过面对面的讲解指导,对麦田管理采取浇水、施肥、压地等多种补救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小麦造成的影响,实现农技服务零距离。
山东、山西、上海、安徽、江苏、广西、云南……人勤春来早,在全国各地,中国人寿财险工作人员因地制宜地展开春耕备播支持服务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接地气”的精准保障,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大国粮仓贡献保险力量。
发力“保险+” 守正创新支农护农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有力支撑。随着农业产业不断更迭,也对农业保险提出很多创新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已是“保险+期货”模式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中国人寿财险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率先在云南开始试水“保险+期货”模式,并连续多年深耕细作,为越来越多的农户提供保障。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财险“保险+期货”已覆盖全国25个省,为超3.65万户次农户提供了近70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约1.88亿元,受益户次近3万户次。
在其他“保险+”模式上,中国人寿财险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例如,在北京市怀柔区,以“保险+信贷+电商+科技+智库”模式为“怀柔板栗”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天津市开展“保险+融资”“保险+气象”等多种形式的保险产品创新,通过“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模式盘活生物资产,独家开发“菜单式”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稻田蟹气象指数保险等。
在山西省,中国人寿财险创新“保险+农担+信贷+期货”四位一体模式,为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障,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项目及“亚洲金融协会”普惠金融实践案例。
此外,针对种植和养殖领域,中国人寿财险还研发了蒜薹、大蒜、辣椒、大棚黄瓜的目标价格指数保险,玉环文旦种植低温指数保险,大闸蟹养殖气象指数保险等创新险种。
近日,由中国人寿财险创新推出的全国首单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互花米草防治专用)在福建宁德福鼎市试点落地,将为福鼎全市1万亩海域生态植被提供1000万元风险保障。这也是中国人寿财险持续深耕绿色金融创新的又一大胆探索,在全国尚属首创,为保险行业助力互花米草除治攻坚专项行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模式。这是继2021年全国首创林业碳汇指数保险、2022年试点落地全国首单农业碳汇保险后,中国人寿财险助力“双碳”战略的又一创新。
在辽宁省,中国人寿财险与建信期货、中泰期货积极合作,2022年在生猪养殖大市朝阳市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大商所农保计划”生猪专项项目,为朝阳建平养殖产业提供2.05亿元风险保障,保障生猪数量7.67万头,分期保单参保户合计投保51批次。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财险积极推动分公司积极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在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加强风险提示,护航农田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开展,有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助力农田建设项目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承保出单145笔,合计提供风险保障约29.34亿元,涉及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广东、黑龙江、山东等省。
探索金融创新 推广“智力帮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中国人寿财险除了提供保险产品稳定农民收入,坚持创新研发化解经营风险外,还开展相关帮扶、培训计划,助力脱贫攻坚、防止返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早在2020年,中国人寿财险就推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安心333”行动计划,助力“三业”、服务“三农”、关爱“三生”,下设各级公司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云南分公司为例,该公司选择农户收入较困难的农场/合作社进行打包“精准帮扶”,通过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稳定并提高橡胶种植收益,对胶农进行补偿,同时吸引流失的胶农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让农户生产生活吃上“定心丸”。该模式后续被“三区三州”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广复制。
近年来,根据当地农户对产品的价格风险管理知识诉求,中国人寿财险云南分公司围绕项目服务情况,联合当地政府、期货方、交易所各方,向农户开展“产业发展情况、价格节奏、产业政策、保险知识、期货知识、防灾减灾”等相关领域培训,实现“智力帮扶”效果最大化。
在农业大省山东,中国人寿财险也参与了类似培训项目。山东济宁邹城市自2019年起在济宁市率先实施种植业保险农户零负担的惠农政策,实现了种植业保险的全免费、全覆盖,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实施该项惠农政策的县,中国人寿财险为承保险企之一。
在邹城市种植业政策培训班上,中国人寿财险济宁市中心支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就最新的农业保险政策、条例和投保、理赔流程等问题,进行解读和宣讲,帮助农户更好地了解种植业保险政策和政府的惠农措施,为下一步更好地服务农户、保障农户权益、贯彻落实好农业保险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地区农业保险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中国人寿财险充分发挥综金优势,创新公益保险专属产品,构建乡村普惠金融。此外,中国人寿财险还创新开展“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和“加油木兰”关注贫困女性保险保障项目,利用互联网前沿技术深入开展相关理赔服务工作,为重点帮扶县低收入人群提供因学、因病防返贫保险保障。2022年,两大公益项目累计受益4.49万人次,赔款支出5035万元。
紧扣行业发展脉搏 科技赋能筑牢保障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业纷纷推动以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为代表的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保险业态发展也面临着深刻变革。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先进技术应用,赋能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增强保险价值链创新的科技支撑,夯实信息科技建设基础,提升科技应用风险管控,建立适应保险科技中长期发展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运营模式,引导行业企业做好相关技术、数据储备和人才培养。
身处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大时代,中国人寿财险紧扣行业发展脉搏,坚持“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积极推动传统保险与科技智能数字化技术相融合,落实好党中央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三项任务”,坚持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数字化时代保险新范式。
记者从中国人寿财险了解到,该公司建设了集无人机管理、飞行、拍摄、分析一体的“国寿i农飞”平台,全面加快公司农业保险科技的战略部署与深度应用,推动公司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路行”空中智赔平台,实现一站式在线视频理赔,助力损失核定更精确、赔款支付更快速,使客户轻松享受无接触、便捷化的智能理赔体验。
此外,搭建了集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于一体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依托海量的行业数据与领先的自研自控技术能力,助力承保、核保、理赔、客服等保险业务场景的高质量数字化发展;建设了隐私计算平台,为保障数据交易中的隐私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规避数据泄露风险。
乡村、田野是金融服务的“热土”,作为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保险企业,中国人寿财险不断将保险服务向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拓展,稳住“三农”压舱石,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征程新担当呼唤新作为,中国人寿财险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充分彰显公司责任担当,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挥保险在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